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疗健康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今日天气:
搜索:
   中国医疗健康网 >> 性爱 >> 男性女性 >> 正文
梅毒的传染性有多强?看完这些有助远离梅毒
作者:admin 时间: 2021-04-19 19:01 来源:未知 点击:
梅毒属于常见的性病,是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方式传播,往往侵犯身体各个器官,导致多器官受到损伤。梅毒分为三期,一期梅毒只是发生溃疡或硬下疳;二期梅毒皮肤粘膜出现损伤以及淋巴结肿大;三期梅毒患者的心脏眼睛耳朵以及
 

梅毒属于常见的性病,是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方式传播,往往侵犯身体各个器官,导致多器官受到损伤。梅毒分为三期,一期梅毒只是发生溃疡或硬下疳;二期梅毒皮肤粘膜出现损伤以及淋巴结肿大;三期梅毒患者的心脏眼睛耳朵以及神经都会受累,甚至会通过胎盘和产道传染给下一代。不妨来看一看梅毒的传染性有多强,该如何预防。

梅毒的传染性有多强?

梅毒的病原体就是梅毒螺旋体,只要在适宜的生活条件下就会不停的分裂生殖,大约每30~33小时繁殖一次,这是厌氧微生物。梅毒螺旋体耐冷,但怕寒,在身体外存活能力极低,40℃时就会降低其传染性,达到100℃后就会死亡。身体受到梅毒螺旋体入侵后,会在皮肤粘膜下大量繁殖,也有一部分病原体沿着淋巴管进入附近淋巴结,进入身体2~4周左右会发现局部长有硬下疳,呈现没有疼痛和瘙痒的硬结,即使不治疗3~6个星期左右就能消退。在此阶段梅毒螺旋体根本没有彻底被消灭,反而在全身各个部位扩散,身体上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会受到侵害,大约6~8个星期后皮肤粘膜受到损害,患者可发生骨膜炎、脑膜炎以及巩膜睫状体炎等,这被称为二期梅毒,此时梅毒螺旋体多且有很有很强的传染性。不过只要有强大的抵抗力,就能消灭一部分梅毒螺旋体,也有一小部分残留且在体内潜伏。通常感染两年后梅毒螺旋体残留少,即使性生活也不会被传染。也就是说被梅毒感染后一年内传染性是最强的,然后传染性会逐渐减弱。

梅毒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1、亲密接触

这里所说的亲密接触不仅仅包括性生活,若接触被梅毒患者所污染的衣服、餐具、男女双方口腔有溃疡时深吻,都有可能会被感染梅毒。

2、性行为传播

性行为是传播梅毒螺旋体的主要途径,尤其是二期梅毒传染性最强。因此夫妻双方性生活时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最好的方法是戴上安全套。

3、胎盘传播

若怀孕期的母亲患有梅毒,那么子女一定是梅毒病毒携带者。因为梅毒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有可能通过产道而传染。另外哺乳时,婴儿会因为吃了含病毒的乳汁而感染梅毒。

4、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常见的传播方法,只要接触到患者的伤口和血液,还有共用注射器以及牙刷和剃须刀,同样会被感染梅毒。

温馨提示

必须做到洁身自爱,避免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时正确用安全套,能减少被传染风险。不能和他人共用性玩具、共用注射器以及牙刷。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外出旅游时需自备毛巾和浴巾,能减少感染风险。另外患者的衣服和被褥要定期煮沸消毒,也可以放在太阳下暴晒,早期梅毒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性生活。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女性发生阴道痉挛的原因 如
学校成为艾滋病沦陷区域,学
盘点艾滋病的4大症状 早发现
一个晚上多少次才合理?两性
青春期性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孩子过早恋爱不懂性怎么办?
谈性病色变?这些是传播误区
艾滋病很可怕?教你3招预防
男性出现这些症状,不排除是
艾滋病的发病先兆你知道吗?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为什么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中高发
·如何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家长得学
·留恋动物人男友:好女人之死与报
·门不当户不对的恋情,为何据守如
·我的婆婆是我妈,母亲节祝您幸福
·为什么有的人感染艾滋病后仍可生
·老公原谅了我的背离,可是,我依
·暑假流产当事人须谨慎选择医院
·艾滋病怎么饮食调理?推荐6种抗
·留恋动物人男友:好女人之死与报
·男人平时穿的内裤太紧会影响性能
·隔壁老王撬墙角,我的家啊土崩瓦
 
点击排行  
·男性喜欢后入式的原因有什么
·喜欢车震的人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
·半夜约炮成功率高的方法有哪些
·青少年手淫怎么办?家长应做到这
·十八岁我被爸爸打进肉体病院
·怎样才能体验到一场不尴尬的车震
·男人经常揉“蛋蛋”能壮阳吗?真
·情夫知晓我离婚后和我翻脸,出轨
·50岁的男人还能一周两次吗?中年
·后入式不仅助性还促进了性和谐
·女孩第一次应该几岁发生最好?
·夫妻行房时用乳交对身体有好处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 2010 本站部份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中国医疗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4000404号-1   邮编:3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