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疗健康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今日天气:
搜索:
   中国医疗健康网 >> 健康文摘 >> 正文
孩子“中性化”易成同性恋
作者:admin 时间: 2010-09-14 21:56 来源:天天健康俱乐部 点击:
“孩子的‘中性化’现象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孩子表现出适度的“中性特征”并无大碍,家长和老师不必过于忧虑。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
 

  “孩子的‘中性化’现象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心理专家认为,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潮流、家庭中父母一方角色缺失、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待和成熟社会男女两性角色的发展趋势等。孩子表现出适度的“中性特征”并无大碍,家长和老师不必过于忧虑。

  “现在校园里穿裙子的女生越来越少了。”一些家长发现,目前“中性化的孩子越来越多”,常常让家长们感到不知所措。“每到周末,女儿换下规矩的校服,总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既酷又帅。”“儿子竟然喜欢各种小饰品,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心理专家表示:“中性化”是一种社会趋势,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但为了预防过度的中性化,应该从小注意性别教育。

  ◎ 现象直击:少儿“中性化”惹师长担心,女孩像“超人”

  今年读小学五年级的珍珍被班级同学誉为“超人类”。因为珍珍不但每次考试必得第一名,而且常常把第二名的同学落下很多分,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篮球、排球活动也总是少不了她的身影……总之,同学们觉得珍珍的能力特别强。除了成绩好之外,珍珍的“假小子”打扮也使得她更加引人注目。上学以来,珍珍从没留过长发,而且穿衣打扮也不讲究,球鞋、T恤衫和运动裤是珍珍的典型行头。

  在班里,珍珍是班长,关心同学也是没得说,非常热情大方。班主任史老师十分欣赏珍珍,但她也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疑惑:“现在学校里出类拔萃的多是女孩子,而且很多出色的女生都有类似的‘中性化’倾向,不知道对孩子们今后的发展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

  男孩爱时装

  在某小学读三年级的男孩子林正文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一向斯斯文文,聪明又有礼貌。然而正文的妈妈却有点担心儿子:儿子放学后最喜欢看的书竟然是妈妈的时尚杂志!儿子对于杂志里的各种化妆品、时装都很有兴趣,每天上学也要在自己的柜子里好好挑挑衣服,搭配着穿。每天早上上学前,正文总要在镜子前反复照几次才能走出家门,“这不是女孩子喜欢做的事吗?”正文妈妈说:“儿子会不会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啊?”

  现在“中性化”的孩子越来越多,留长发、扎蝴蝶结、穿长裙的淑女形象被评价为“老土”。很多女孩子性格直爽开朗,喜欢宽大的运动装、牛仔裤,甚至钟情拳脚功夫,假期常常相约去学跆拳道。而一些男孩子却性格细腻敏感,被女生欺负得只能掉眼泪也并非罕见。家长们对此感到万分困惑,于是开始求助老师、心理学专家,甚至怀疑孩子是否是同性恋。然而在孩子们看来,“这有什么不好呢?”

  专家解析 适度“中性化”是两性发展趋势

  “孩子的‘中性化’现象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心理专家认为,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潮流、家庭中父母一方角色缺失、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待和成熟社会男女两性角色的发展趋势等。孩子表现出适度的“中性特征”并无大碍,家长和老师不必过于忧虑。

  孩子追潮流不必过虑

  心理专家认为,潮流和时尚常常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难以抗拒。“对孩子们来说,追赶潮流是‘合群’的需要。”孩子喜欢看电视,喜欢追星,当下不少明星也是这样的“中性化”,因此女孩子普遍认为中性化很有型,男孩子就流行扮成“花样美男”,于是校园里这样的孩子就出现了。“有些孩子喜欢中性着装其实只是单纯追逐流行,外表中性与内心中性是两回事。”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对喜欢穿中性服装的孩子不需要紧张,也不要对之责骂,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在改变观念的同时对孩子稍加引导即可。

  独生子女承担“双重角色”是诱因

  统计表明,目前独生子女群体的“中性化”现象要普遍重于非独生子女。心理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承担的“双重角色”决定的。“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儿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不会混乱。然而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就期望子女既具有男性的果决、独立、坚强,又具备女性的体贴、温柔、细腻,也许家长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孩子会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和期待。这种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了‘中性’孩子。”

  适度中性性格利于发展

  “中性化”是成熟社会中男女两性角色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体力劳动减少、女性生育机会减少而从事的社会化工作越来越多,如今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也在悄然变化。

  很多女性除了传统的女性性格特征外,还表现出独立、果敢、爱冒险、有竞争精神;而男性远离了战争等竞技性强活动,性格中也增添了很多平和、细腻。这些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专家认为,适度的“中性化”并非有害无利。

  “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比较独立、灵活,易被社会接纳,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人际交往。例如中性化的女性兼具男性的独立果敢,在求职、个人发展上更具有优势。因此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提醒:注意“性别教育”,预防“中性化”过度加强性别教育

  心理专家同时提醒家长:中性化并非没有“边界”,因为男女两性有其基本的社会角色内涵,即男性不可娇弱、不独立,女性不可过于强悍、失之温柔。一旦“中性化”发展过了界乃至酿成行为偏差,将不利于青少年成人后就业、择偶。因此为了预防孩子的“性别错位”,从幼儿时期开始家长和老师就要注意进行“性别教育”。

  “加强孩子的性别教育并不是将性别模式化,让女孩穿红戴绿,说话细声细语,走路碎步摇曳,也不是要男孩像梁山好汉武松一样,勇猛高大。而是要培养女孩细致、温柔,培养男孩勇敢、刚毅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最为关键。家长要注意以下要点:

  承认、赞赏孩子性别

  性别认同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只有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满意,才会对同性的性别特征抱有好感,并希望拥有这些性别特征。如果家长由于孩子的性别没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把孩子搞混来培养,就会让孩子厌恶自己本身的性别而发生性别错位。

  树立正确的性别榜样

  孩子的行为往往源于观察生活中得到的知识和启示,因此父母是孩子在性别角色中最重要的指导和榜样。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本身的性别行为,并且要帮助孩子选择身边的同性伙伴。

  他山之石:世界各国怎样进行“低龄性别教育”?

  美国:男女有别从厕所开始

  美国的父母对低龄儿童的性别差异非常看重,年轻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不放心地向营业员询问,生怕搞错了。美国众多的托幼机构里,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儿到园的第一天,第一课便是认识厕所。幼儿上厕所时老师就会提醒他别走错了。在一个扎着小辫子女孩座厕姿势的图案和一个男孩座厕姿势的图案的标志下,幼儿们分门进出。厕所里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计,只不过是小尺寸的而已。不仅如此,为了更便于幼儿识别,有的女厕所的墙、瓷砖还用粉红色,男厕所则用浅灰色。

  日本:日常中渗透性别教育

  日本幼师认为,抓住日常生活的时机,可以让幼儿适当地理解男女的不同,学会尊重对方的身体,获得充实感和安定感,对孩子健康性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日本的托儿所,孩子从1岁半开始就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在如厕后清洁身体的时候,老师会悉心地教孩子们手纸的使用方法、擦屁股的方法、内衣的清洁等。比如,女孩子擦屁股必须从前往后擦,而决不能弄反了。

  新加坡:反复强化性别意识

  教男孩要有男子气,教女孩要细心,是一般新加坡父母心中约定俗成的育儿观。当孩子学说话时,妈妈们就会把性别告诉孩子。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九种保健蔬菜让你过个健康中
性生活混乱是宫颈糜烂发生不
口水养生七种神奇功效
超级细菌是否在健康人群传播
健康养生月饼风头正劲的流行
红红的眼睛是否恋上了你?
红眼病高发期 专家支招预防
一天一橙子 帮助开车族巧排
怎么挑选安全又健康的水果?
清洁空气 给居室排毒保持家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孤独可改变内分泌
·专家:久坐不动一族需当心
·中国还有多少问题食品未被召回
·垃圾食品或确有减压作用
·武汉市工商局:全城“围剿”二氧
·健康养生月饼风头正劲的流行概念
·保证女性健康100条守则
·基本药物目录或4月定最终方案
·科学家正在培育可产“人奶”的转
·准妈妈自作聪明导致胎儿畸形
·一天到底应该吃多少水果呢
·乙肝希望之路访谈:乙肝防治的四
 
点击排行  
·九种保健蔬菜让你过个健康中秋
·便秘的种类及症状
·美国多数瓶装水居然是自来水
·超级细菌是否在健康人群传播
·美国研究显示铅污染推迟女性青春
·怎么挑选安全又健康的水果?
·筷子上细菌比脏厕所还多
·知道酒窝是怎么来的么?会遗传吗
·茶树加檀香精油可增强免疫力预防
·运动后喝蜂蜜 可促进肌肉增长
·开学了,新书先通风放置两天
·突破X射线相位CT难题癌症有望更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 2010 本站部份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中国医疗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4000404号-1   邮编:3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