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疗健康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今日天气:
搜索:
   中国医疗健康网 >> 健康聚焦 >> 正文
多名婴儿感染超级病毒
作者:admin 时间: 2010-09-01 20:58 来源:天天健康俱乐部 点击:
8月31日,英国一所医院爆发超级细菌病情,13名新生不久的婴儿受感染,并至少造成一名不足3个月的婴儿死亡。虽然这不是第一次发现抗药性的“超级细菌”,但是已然导致全球对“末日细菌”的再次恐慌,并再次警告人类对抗生素需慎重使用。
 

  “超级细菌”大战

  8月31日,英国一所医院爆发超级细菌病情,13名新生不久的婴儿受感染,并至少造成一名不足3个月的婴儿死亡。 [专题:超级病菌全球蔓延,下个目标就是你?]

  英国《卫报》引述院方说法,强调超级细菌感染不是婴儿致死的唯一原因,但是这些婴儿都对抗生素表现出了耐药性。而英国《邮报》则报道说,还有两名婴儿也是死于超级细菌感染。造成感染的超级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细菌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这是潜在的终结者。目前没有一种抗生素能够有效抵御NDM-1。我们将有10年的空窗期,既需要理性使用抗生素,又面临着无以解决此种感染的(两难)局面。”蒂姆·沃尔什是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感染、免疫与生物化学系教授,正是他与合作者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感染病学》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激起了全球对“超级细菌”的剧烈反应。

  目前,带有NDM-1的细菌感染已经蔓延到英国、美国、瑞典、荷兰和澳大利亚。自今年6月第一例死亡病例后,全球至少170人被感染,并造成多起病人死亡事故。

  8月12日,香港卫生署公布了首宗个案。一名66岁印度裔男子,2009年10月在香港就诊时,其尿液样本发现含有NDM-1的大肠杆菌,该病人现已康复。

  目前,中国内地尚未公开过“超级细菌”病例,但在中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外科手术则高达95%。抗生素的过量使用,有可能催化了耐药性的加速出现。而替加环素和黏菌素这两种有效药品尚未在我国上市,一旦患者感染这种细菌,医生将无药可施。

  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金荣华对本报表示,由于还存在对NDM-1的有效抗生素和治愈病例,并非无药可医,公众不必恐慌;但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病原菌的传递肯定是国际性的。”

  而与此同时,一个遍布全国的“超级病菌”监控网络已经悄然建立。

  8月30日,记者从卫生部获悉,目前每个省市都至少设立了一家定点观察医院,严密监控包括NDM-1在内的泛耐药菌的情况。

  不是细菌而是基因

  “超级细菌”的称谓并不准确,它其实是一种新的蛋白酶基因。

  根据革兰氏染色法对细菌的分类,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NDM-1就出现在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中。

  金荣华对本报解释说,如果革兰氏阴性菌携带了此基因,就表现为对以往针对 G–有效的抗生素具有抗药性。

  病原体的不同决定了治疗方式的不同。SARS等病原体是病毒,对抗病毒没有特效药,只能研制疫苗;而细菌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是细菌,主要依靠抗生素治疗。人类与细菌的战斗主要依靠使用抗生素,这与SARS和猪流感等传染病例存在区别。

  “病毒传染治疗主要靠人体免疫(细胞免疫)系统来清除,比如SARS感染中疫苗的作用就是使细胞具有免疫作用。”英国牛津大学医学院人类免疫学中心专家董涛解释说,而在细菌感染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则都重要。由于细菌本身的进化和人类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逐渐具有耐药性。在此研究中,NDM-1这种酶的存在,就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柳叶刀》报告的研究者认为,由于NDM-1的产生,临床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除替加环素和黏菌素外的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而这将导致临床治疗无效和患者死亡。

  所以陈旭岩也认为,不能说《柳叶刀》的研究是发现了新“超级细菌”,也不能说发现了一种新的耐药机制,而是在已知的细菌产灭活酶的耐药机制中,“又发现了一种被匆忙命名为NDM-1的酶”。

  “由于尚对替加环素和黏菌素敏感,准确地讲,这种细菌还不应被称为超级耐药细菌,而应叫做‘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因为只有对上述两种药物(特别是黏菌素)也产生耐药,才可被称为超级耐药革兰阴性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旭岩说。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超级细菌”此种基因产生的抗药性,能够抵御除了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外的所有抗生素;在某些病例中,则可以对抗所有抗生素。NDM-1现阶段多出现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细菌内,也可以在同种甚至一种细菌之间“轻松”复制。

  有效药品未在国内上市

  医学界普遍认为,细菌表现出耐药性、以至出现“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是抗生素的滥用。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时间正在缩短。

  “青霉素发明后大约20多年,细菌对其产生抗药性;对红霉素产生抗药性的时长约为15年。”金荣华说:“奎诺酮类抗生素,比如环丙沙星,不到5年就出现耐药性了,新一代耐药菌的进化最短只需2年。”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700万,而现在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000万。抗生素的过量使用催化了耐药性的加速出现。中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外科手术则高达95%,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院内使用率为30%,欧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前15位的药品,有10种是抗生素,每年有数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卫生部部长陈竺8月20日曾表示,NDM-1的出现,实际上是由于不恰当、过度地使用抗生索所产生的细菌耐药。

  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也已不是第一例。一种名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早已在全球蔓延。金荣华说,与NDM-1不同,MRSA主要出现在革兰氏阳性菌上。

  MRSA可以抵抗除了万古霉素外的其余所有抗生素,能够感染伤口和褥疮,引起各种感染,令免疫力弱的人死亡;呈多重耐药,常引起院内爆发流行,是临床重点耐药性监测的多重耐药菌之一。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年10月曾刊登政府调查报告称,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美国人感染MRSA,在美国的致死人数可能会超过艾滋病。

  金荣华认为,“超级细菌”一说源自英语中“super bug”的直译,进入中文语境后,容易造成普通读者在理解上的夸大。一般人不用过分恐慌,因为还有替加环素和黏菌素两种抗生素对NDM-1有效,且即便产生耐药性,其比例也只有1%-4%。

  但陈旭岩指出,替加环素和黏菌素尚未在我国上市,其中后者的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亦令人忧虑,因此一旦患者感染这种细菌,的确会使临床医师处于一种“无药可施”的境地。

  抗生素需慎重使用

  其实,《柳叶刀》杂志登出研究报告后的第二天,第一例NDM-1超级细菌的死亡病例也浮出水面。一位比利时的死者因车祸在巴基斯坦接受短暂治疗,并感染了含有超级抗药基因NDM-1的细菌。比利时医生用强力抗生素多黏菌素治疗,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由于印度医学技术先进,成本则只有西方国家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这使印度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旅游目的地。2007年接待了45万外国求医者和整容者。研究人员分析说,病人可能就是在手术中受到感染的。英国加迪夫大学8月11日也在网站上发布的公报说,NDM-1基因最早由教授蒂姆·沃尔什于2009年发现,来源是一名曾到印度就医的瑞典人所携带的细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皮图特(Pitout)在《柳叶刀》同期配发的述评中指出,这些人均曾前往印度进行过“医疗旅行”。并且在未来5年内,这种所谓的“医疗旅行”将以每年30%的幅度持续增长。

  因此,虽然调查的感染病例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但专家们仍认为,NDM-1对全球公共健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国际间对其需建立起协同的监控机制。

  “超级细菌可能向更多国家蔓延。”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提醒人们,超级细菌不可忽略。虽然这不是第一次发现抗药性的“超级细菌”,但是已然导致全球对“末日细菌”的再次恐慌,并再次警告人类对抗生素需慎重使用。

中国健康医疗网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降糖针竟成“减肥神药”?专
低钠盐是“降压盐”还是“送
国际疫苗研究所首次在中国建
专家:“二阳” 症状很轻 从
数字陪伴 缓解焦虑 装在口袋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什么?与流
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 对新冠
化被动为主动,做自己健康的
源之于肠用之于肠粪菌移植或
国家卫健委:去年1856家县医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菜隔夜还能吃吗?其实不可以吃的
·睡觉磨牙平时多吃点粗粮
·辟谣:隔夜菜会致癌?专家:言过
·孩子近视别过早配眼镜
·身体出现4个信号,表明肾衰了,
·药酒养生先行者“宗芝酒”在杭举
·女人气虚体虚怎么调理 做好三个
·开学临近使劲补作业 男孩右手手
·心脏的好坏,量量血压就清楚?血
·经常胸痛是否和乳腺癌有关呢?听
·患者眼中的石家庄丰益肛泰医院
·何首乌肝损伤之谜被破解
 
点击排行  
·医院精细化管理是提质增效的必由
·科技造福人类,软银壳寡糖背后的
·富豪频频续命成功,Ultra NMN和
·深度调查:孩子反复咳嗽有新方
·千亿级“睡眠市场”来临,零售药
·立竿见影的医学——无痛针灸
·正畸|自锁托槽开创美学口腔的新
·多地出现散发疫情 重视无症状感
·得益于三星QLED 8K技术,医生可
·爱尔眼科医院可靠吗?配眼镜不想
·潜力股:抗CGRP偏头疼新药Aimovi
·韬耳堂:采耳到底对身体有好处,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 2010 本站部份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中国医疗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4000404号-1   邮编:310004